首页
 
衡阳市珠晖区苗圃里85号
0734-3178129
0734-3178129
hy23zx@sina.com
421002

规章制度

衡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点击:时间:2019-03-28
一、总则
           1、为加强和改进我市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常规。
       2、教育教学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常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以及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并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改革成果,制定的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通常性、基本性和基础性工作规范。
       3、本常规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4、本常规遵循如下教育教学理念与策略:(1)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 (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制度。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考试内容的改革,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本常规遵循的原则是:本常规不是封闭和僵化的教条,而是开放的并且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规则系统。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各地在贯彻本常规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德育管理
       6、将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7、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和德育工作制度,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健全学校党团和少先队组织,有班主任制度,有与家庭、社会联系与合作制度,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8、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9、大力加强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营造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氛围,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三、课程计划
       10、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严格遵照执行,高中阶段不得提前文理分科。
       11、学校、教研组、教师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分别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如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教学进度;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
       12、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对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应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不断改进。学校应全面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齐开足。
四、教材使用
       13、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的教材以及经省教育厅审查通过的地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课程资源。学校应根据市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使用教材。
       14、学校和教研室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实验、操作,获得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15、学校要根据有关规定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注意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与实践性课程资源。
五、教学管理 
       16、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学校按照计划组织教学。
       17、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为教师的发展和劳动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18、学校要按照课程计划认真开设课程课时,科学开设选修课程,严禁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课程。
六、教学研究 
       19、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都应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20、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1、各级教研部门要充分履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职责,把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与指导作为中心工作:要密切与大学及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深入学校指导课程改革与教学;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活动,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
       22、学校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从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23、教师要增强改革意识,当好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不断反思、研究和创新,积极承担实验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24、学校领导要自觉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支持并带头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坚持听课和上课制度。 
七、课堂教学
       25、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26、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内涵,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
       27、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备课。备课内容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需求;预测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应对策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学具;演示实验课前要预做。
       28、教师应认真编写教案。教案一般应列出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要通过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活动,体现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案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2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衣着得体,仪表端正,教态亲切。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生动,使用普通话,板书要工整规范、条理清晰。
       30、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3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彼此沟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有效。演示教师应积极自主开发优秀课件,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同时要防止以课件代替教案、导学案的现象。
       33、教师布置作业要科学、适量,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切实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4、不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要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要加强演示试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八、课外指导 
       35、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和假期生活的指导,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
       36、通过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知识,开阔视野,充分发展个性,体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37、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既要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38、教师要认真检查和批改课外作业,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必要时教师要进行面批、面改,具体指导学生修正错误。
       39、要指导学生参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办专题讲座,组织文艺、体育、科学、劳技等兴趣小组,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40、学校要协调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保证在课堂和课外的—致性和整体性。 
九、教学评价 
       41、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学校应建立适应本校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42、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43、要认真探讨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在平时的检查、测验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44、终结性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采用听、说、写、做等多种有效形式。学校不得按考试成绩排队。 
       45、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制度,既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项目。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6、要建立科学的以教学工作为重要指标的教育工作评估制度,要克服工作的片面化和绝对化。要通过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促进课程发展和教学改革,使学校发展个性,办出特色。
十、教改实验 
       47、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围绕教学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教改实验,促进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有实验课题。 
       48、教学改革实验应在论证可行的基础上进行。教改实验的选题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努力探究先进的教学模式。 
       49、教师是进行教改实验的主力军。学校应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建立教改实验档案,并以此作为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50、教改实验成果要从实验的难度、实验效度、可推广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经过充分论证后方可推广。对于在教改实验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关闭